English

批评家是什么

1998-05-27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法国启蒙主义大师狄德罗有一句十分精彩的话,他说批评家是在“对过路人喷射毒汁”。毒汁?多么可怕!这个令人恐怖的字眼,会为社会带来什么呢?我们想到蜂毒。当肌体发生某种病变,民间偏方会告诉你:如果被蜂蜇,病体将会出现奇特的变化,那百药难医的病变会奇迹般消失。在整个社会的有机组成中,批评家不幸而命定地长着有毒的蜂尾,面对文艺现状,他们不能不以表面上恶毒的语言发起凌厉的攻势,以去邪扶正,激浊扬清,这该是批评家的天职。

批评家首先是理想主义者。这不是那种借美妙的词汇作光环,以虚张声势,迷惑众眼的理想主义。他们是一些骨子里的理想者,在他们内心深处,永远燃着一盏照彻前程的灯。那光华美妙的圣景使他们神迷,无论环境如何险恶,人心多么复杂,无论现实的惰性多么强大,他们决不从流俗,也不轻易附合众议,始终坚守着理想不屈服,并且为那至善至美的境界顽强地战斗。

批评家当然有极强的攻击欲。攻击欲可谓人类的天性之一,而它在批评家身上体现得特别强烈。这些深度的理想主义者,由于对完美有着执着地追求,于是必定要小心翼翼,百般呵护理想的圣洁。他们异常敏感,而且喜欢挑剔,总能在一份精美的菜肴中发现些许不如人意处,而对那些粗制滥造的东西,更是不惜余力,非批得体无完肤不可。

批评家的职业特点,要求他们充满自信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许是个极自卑的人,诚惶诚恐,而一旦进入批评活动,仿佛有魔力附身,立刻会变得声高八度、气势张扬,咄咄逼人。有位诗人曾形容一位批评家临战前的瞬间姿态,仿佛一按电钮,立刻通了电。这种通电状态,还是批评激情所致。面对数量众多又时时更迭,积淀深厚且不断增生的文艺对象,批评家的主体必须扩张,坚信自己所依凭的理论系统,坚持自己的审美理想与社会理想,建构自我牢固的理性框架。否则,就会在庞杂的对象世界面前迷失自我,甚至被对象牵着鼻子走。批评家的自信使他获得批评活动所必须的稳定,不致左右摇摆,而且能够立在一定的理性高度去俯察对象;使他能够超越于世俗的物质或情感眼光,穿透惑人的假象,鞭辟入里,透析对象。

批评家又是真正具有爱心的人。一个内心冷漠的人,不可能从事批评,而只有外表的热情,也不可能展开真正的批评,因为这种人的口里总是装着颂诗。批评家的爱是一种大爱。爱生活,爱世界,爱他们得以生存的这个星球,和这星球上的一切生物与非生物。当然,更爱他们的批评对家。正是这深沉的爱心,使他们以全部激情投入这个世界。冷傲与漠然是他们的天敌。这些多血质的人对文学艺术作品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,面对批评对象,就浑身发热、激动不已。没有爱,就没有恨,爱之愈深,恨之尤甚。恨铁不成钢的急切,使他们把自己的语言变作一把犀利的匕首,去剔除对象身上的一切污浊丑陋;使他们让自己的语言如电闪雷鸣,惊醒那些陶醉于酱缸的浑噩中的人。

批评家必须学识渊博。英国形式主义批评家兰色姆说过:“文学批评一定要通过学问渊博的人坚持不渝的共同努力发展起来。”但是由于历史、环境的局限和主观的欠缺,批评家也许一时难已渊博,于是,他们背起尚未装满的行囊就上路了。好在真正的批评家都是好学的,而且那行囊能够兼收并蓄,他们坚信自己能在浪漫的行程中不断补充给养。

批评家,他们执拗得令人恼怒,又叫真得令人可爱;他们张狂地令人厌恶,又热情地叫人无法拒绝。这真是一群爱招惹是非的人。他们在分明不讨人喜欢中,获得了自身的价值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